中文 English

高压智控,芯潮涌动:2025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全景解码

功率半导体定义及研究范围界定

功率半导体是指用于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电子元件,具备承受高电压、大电流并高效进行电力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具体来说,功率半导体主要用于改变电压和频率;或将直流转换为交流,交流转换为直流等的电力转换。它可精准的实现发动机从低速到高速的循环运转;或用太阳能电池发电的电力转送给电站;或给各电器等提供稳定的电源。

功率半导体本质上是一种电力开关,能够在低阻状态下流过从几安培到几千安培的电流,能够在毫秒甚至微秒时间内对高达数千伏高电压、数千安培的大电流进行控制。

从类别来看,功率半导体可以分为功率分立器件、功率模块和功率IC。其中,功率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闸管和晶体管,功率 IC 又包括电源管理 IC 和驱动 IC 等。二极管和晶闸管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早,总体结构和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目前需求增长较快的 IGBT、MOSFET 等属于晶体管系列,当前正处于下游高景气阶段。

功率半导体的主要类型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陆吾咨询整理研究,2025年

功率半导体市场分析

根据陆吾咨询的数据,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512.81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爆发式增长到788.0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9%。全球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有望持续带动功率器件下游需求,其中IGBT 和大功率 MOSFET 是功率器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MOSFET具有输入阻抗高、噪声低、热稳定性好、制造工艺简单和辐射强等优点,通常被用于放大电路或开关电路。IGBT由BJT和MOSFET组合而成,且兼具两者优点,即高输入阻抗、低导通压降、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等。

陆吾咨询的报告指出,中国是功率半导体最大的消费市场,贡献了全球约40%的市场份额。2024年中国的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约为205.65亿美元,2025-2032年的CAGR有望达到5.68%。 整体来看,中国功率半导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2023年,随着全球经济减速,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一方面,与普通消费电子相关的产品需求较为疲软;另一方面,与汽车、新能源等相关的产品也开始竞争加剧,市场相对饱和。然而,进入2024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功率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虽然仍在不断提速。

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分析

功率半导体产业链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陆吾咨询整理研究,2025年

上游环节主要包括功率半导体所需的基础原材料与制造设备供应。核心原材料包括传统的硅(Si)材料以及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后者具备高耐压、高频率和高温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和5G通信等高端场景。此外,外延片(Epi-wafer)作为制造高性能功率器件的基础,在技术与质量方面要求极高。此外,上游还包括各种设备供应商,涵盖晶圆制造设备(如光刻机、离子注入机)、外延生长设备、检测设备和封装设备等。典型代表企业包括材料端的Wolfspeed、中环股份、昭和电工等,以及设备端的ASML、东京电子、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

中游环节。从功率半导体制造环节来看,通过区熔法(CZ)和直拉法(FZ)得到单晶硅,经过切割抛光后获得晶圆衬底,衬底进行外延工艺加工生产外延片,根据器件结构进行薄膜沉积、涂胶、光刻、刻蚀、离子注入、清洗等多道工艺获得裸片晶圆,裸片晶圆经过封装成为功率器件,多个裸片按一定电路连接并进行模块化封装为功率模块。最后,再将封装好的功率单管或功率模块器件应用到逆变器等电源模块中。从功率半导体细分产品市场结构来看,功率IC是功率半导体市场主要的出货产品,占比约50%以上;而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中,市场对MOSFET、IGBT以及二极管需求较大。据陆吾咨询的数据,2024年MOSFET占功率分立器件市场份额最大,达到45.62%,其次是IGBT和功率二极管,三者占据了90%以上的功率器件市场。

从功率半导体的下游来看,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是功率半导体的前三大终端市场,三者连续多年合计占比在75%以上。但近年来,光伏储能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也成为了功率半导体快速成长的市场下游的重要部分。随着电气化趋势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当前增长最为迅猛的下游市场,功率半导体被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器、OBC(车载充电器)、DC-DC转换器等系统中。其次,工业控制、电源管理(如服务器电源、快充适配器)、家电、轨道交通、新能源发电(风能、光伏)等也是主要应用方向。在这些领域,功率半导体通过提升能效、减小体积和增强可靠性,成为实现系统升级与节能降耗的关键部件。代表性终端企业包括比亚迪、特斯拉、华为、阳光电源、施耐德电气、美的、台达电子等。

功率半导体市场竞争格局

陆吾咨询的报告显示,全球功率半导体的市场集中度较高,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大部分属于IDM厂商。全球功率龙头企业英飞凌市场份额为13.5%,其次为德州仪器、安森美等。其中,MOSFET市场和IGBT市场仍由英飞凌牢牢垄断龙头位置,市场份额占比较大,而其他主要参与者也较为集中。

功率半导体头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

资料来源:第三方资料、新闻报道、业内专家采访及陆吾咨询整理研究,2025年

功率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

1)集成度持续提升:相比单个功率分立器件,集成度更高的功率模块和功率IC能够实现高可靠、高集成、高效率的性能,更适应于高压大电流应用场景。功率模块由多个分立的功率单管按特定功能串、并联组成,能简化外部连接电路,可靠性更高。

2)下游市场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需求高增长,且性能要求高、竞争格局相对较好,当下行业缺货更是加速国内功率器件厂商向新能源市场加速突破,而新能源营收占比的提升也将推动厂商的业绩加速增长。

3)晶圆产线向大尺寸升级:相较于 6 英寸和 8 英寸,12 英寸产线具备更低的成本,更优质的工艺和更好的产品性能,当前国内闻泰科技、士兰微、华润微等厂商纷纷布局 12 英寸产能,其他 Fabless 厂商也基于 12 英寸平台加快产品及工艺开发,晶圆产线升级有望进一步推动厂商成本优化,产品性能改良。

4)工艺持续迭代创新:功率半导体器件从不可控制、电流控制到电压控制,从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到超大功率,从分立器件、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到双列直插智能功率模块的几条路径持续升级。从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来看,MOSFET从平面型、沟槽型、超级结、屏蔽栅器件结构不断升级,器件耐压性和开关频率性能大幅提升;IGBT从穿通、非穿通、场截止和平面栅、沟槽栅两条路径升级,器件结构升级带来耐压、降低损耗和导通电阻性能不断提升。

5)器件性能大幅提升:随着硅基功率半导体器件工艺结构提升逐渐接近理论极限值,利用宽禁带材料制造功率半导体器件体现出比硅基材料更优异的特性。相比传统硅基,宽禁带材料在耐压和开关频率上具有更佳的性能,未来将逐步替代硅基功率器件成为高压高频应用领域的市场主流。